English

有容乃大谢稚柳

1998-01-14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1996年春,谢老去洛杉矶不久,突然传来他患胃癌进院手术治疗的消息,我当即发去电传慰问。我想,这么一个健朗达观的人,又有现时先进的医疗条件,应能战胜顽疾。10月间,谢翁自美返寓,我去看望他时,只见他一如既往,面无病色,精神矍烁,还是那么谈笑风生,在家照常挥毫作画、写字和治理庭院中的园艺。我更觉得他是能过此“关”的。数月后,他却难逃此劫,又进院医治。转年5月,值壮暮翁八八寿诞,他从医院出来,特邀了一些亲朋好友于他家附近的静安宾馆举行生日晚宴,老人喜笑颜开,频频举杯示意。想不到这次欢聚却成永诀,不到一个月,谢公终舍弃尘世,乘鹤西归。

谢稚柳,作为当代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大家、绘画史论家、诗人、古书画鉴定大家,是一位真正的博大精深的学者。艺术家中具有像谢翁这样多方面精湛素养者委实鲜见。

论来历或路数,谢稚柳是道地的传统派。从隋唐到明清的绘画遗产,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呕心沥血地作过研究、辨折与探讨。他对处于高峰期的五代、两宋及元代古典绘画,尤有独到的心得与发现,情有独钟。谢稚柳所编著的《董源巨然合集》、《燕文贵范宽合集》绪论及《隆余杂稿》等论著中,均有其卓识,在他的绘画创作中更是有迹可寻。然而,作为一个艺术大家,谢翁又是一位卓越的创造者。他一方面吸取古人所长,予以融会贯通;另一方面结合他对生活的实际体会与感受,进行苦心孤诣的探索与创造。

谢稚柳以彩墨溶和的“落墨”法著称,此法是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中的重要艺术语汇。他爱在自己的画作中盖上刻有“落墨”的闲章。落墨法原传自南唐徐熙,经谢老分析探索而成为独创。据谢翁自述:“当五季江南徐熙以落墨为花竹写生,所谓落墨,盖以墨为格,而副之以杂彩,其迹与色不相隐映,徐熙画迹久绝于世,予奇其所创,推此画理,斟酌去就,演为此体。”他所探求的落墨法,在他的花卉、山水创作中都广为运用发挥,以期达到创作主体所要求的“思欲骋其奇气,以激扬江山之佳丽”。这在他爱画的荷花与大量山水作品中,尤其显出特色,色衬墨,墨溶色,彩与墨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,呈现出鲜活、温润、浑厚又透明的艺术效果。他所绘作的雨后荷花,更是活现出一派清新、幽香可闻的气息与情韵。曾刊于纪念建国10周年《上海》大画册中的那幅《荷塘过雨》力作,至今仍给人留下余音缭绕的感觉。

他从古传统中来,又不泥古,坚信继承是为了创造发展的真谛。闲谈之中,他曾感叹地说:“传统中国画没有很好发展色彩,这是一大短处。印象派的画好看,现代彩色摄影的光影关系岂不证明印象派的色彩原理么?”受外来艺术的启发,怎样处理色与墨、色与色的相互化合与对比反拨的关系,对他后期的“落墨”技法也有新的补充与发展。通过对美术史学的精深研究、探讨,他深悉中国文化美术在发展的长河中,开放交流时期则显繁盛,闭关自守年代则呈迟滞,对比至明。作为传统绘画代表者之一的谢稚柳,他又属于开放型的,他对民间美术与外来艺术的精华广为涉猎,对不同的画派、画法也持相互切磋的心态。谢老对林风眠先生革新的画艺便甚推崇、赞赏。不同家派友好相处,取长补短,这也是海上画坛的优良传统与风尚。有同道或后进在融会中西法的作品上标以“彩墨画”时,他觉得不必另立名目,他认为,现时代的中国画可以有多种形式,百花争艳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如何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则很重要。他在艺术上有海纳百川的容量,所以他能集众长于一身而独创并发展。

作为杰出的文物鉴定家和国务院文物鉴定小组组长,稚柳先生在其晚年较长时间中,为古书、画作评鉴,走遍全国许多省市,为省市级博物馆所珍藏书画作考证、审鉴,他为这一巨大工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,同代人和后世都会感谢他对祖国文化艺术的不同凡响的奉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